您的位置: 首页 > 咨讯中心 > 医保动态
    没有网络安全 就没有国家安全
    时间:2025-04-15 10:01来源:鞍山市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作者:点击:

    网络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网络信息安全防护,需要从我做起。


    网络安全小知识


    1.为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扫描系统、查杀病毒;

    2.及时更新病毒库、更新系统补丁;

    3.下载软件时尽量到官方网站或大型软件下载网站,在安装或打开来历不明的软件或文件前先杀毒;

    4.不随意打开不明网页链接,尤其是不良网站的链接,陌生人通过QQ、微信等网络通信工具给自己传链接时,尽量不要打开;

    5.使用网络通信工具时不随便接收陌生人的文件,若接收可取消“隐藏已知文件类型扩展名”功能来查看文件类型;

    6.对公共磁盘空间加强权限管理,定期查杀病毒;

    7.打开移动存储器前先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查,可在移动存储器中建立名为autorun.inf的文件夹(可防U盘病毒启动);

    8.需要从公共网络上下载资料转入内网计算机时,用刻录光盘的方式实现转存;

    9.对计算机系统的各个账号要设置口令,及时删除或禁用过期账号;

    10.账户和密码尽量不要相同,定期修改密码,增加密码的复杂度,不要直接用生日、电话号码、证件号码等有关个人信息的数字作为密码;

    11.密码尽量由大小写字母、数字和其他字符混合组成,适当增加密码的长度并经常更换;

    12.不同用途的网络应用,应该设置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

    13.在网吧使用电脑前重启机器,为防账号被侦听,可先输入部分账号名、部分密码,然后再输入剩下的账号名、密码;

    14. 涉及网络交易时,要注意通过电话与交易对象本人确认。

    15.避免在个人互联网社交账户上过多暴露个人的照片、声音、视频等信息。对外提供人脸照片时需谨慎对待,不要随意接听陌生电话,防止诈骗人员以电销推广等借口采集发音、语句,在开启定位服务、输入身份证号、录入人脸识别信息、指纹识别信息等个人生物信息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频繁接收到验证码信息时,更需要提高警惕!

    注重个人信息防护 看好自己的医保“钱包”


    随着医保服务日益便利,就医购药已经愈发便捷高效,手机扫码支付已成为便捷的支付手段,参保人出门只需一部手机,线上线下均可使用医保个人账户看病买药。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不法分子已经悄悄盯上了个人医保账户的余额,开始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2024年12月3日,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群众李某的手机,突然弹出一条医保账户扣款提示,显示其在成都购买了1万余元的名贵中药材。
    但李某近期并未到过成都,更是未购买过药品。于是,李某立即前往就近的公安机关进行咨询并报警。
    公安机关据此马上开展侦查工作,得知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李某个人医保信息,并使用李某信息异地登录某APP。然后,使用AI换脸及PS技术合成李某人脸后,登录,获取医保电子凭证(二维码),从而盗刷了李某的医保卡。
    据了解,目前针对“AI换脸”、木马攻击等技术实施各类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时有发生,在灰色领域甚至违法犯罪领域被滥用。
    “在网上,耳听眼见不一定为实。‘拟声’‘换脸’等合成技术的一大特点是以假乱真,不法分子可以利用此类技术轻易伪装成他人,并通过快速筛选目标人群、精准制定诈骗脚本。”有关专家介绍,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检测技术来识别视频的真实性,判断是否有伪造的内容。另外也可以结合身份认证、数字水印的手段来加大伪造难度。从管理方面,需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来规范AI应用的使用方式和应用场景。个人应加强个人手机防护,不能成为无密码或简单密码的潜在“羔羊”。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上应关闭不熟悉、不常用的“医保码”授权渠道。在手机出现频繁验证码时,应高度重视,关注个人账户变动情况,定时对手机进行杀毒扫描。

    鞍山医保提示您: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看好医保个人钱包。

    eb9e185ae843163cb54cb846ac4d83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