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医保助力 生育无忧(续)
    时间:2025-07-07 17:23来源:鞍山市医疗保障局作者:点击:


    为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鞍山市医保局会同财政、卫健、人社等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做好生育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和《转发<关于规范辽宁省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的通知》,从2025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这些措施对全市参保人的生育医疗保障待遇水平产生哪些影响?参加职工医保但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和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人员的生育医疗费用由谁承担?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究竟给参保人带来了哪些好处?今天小编接着上期的内容,继续为大家介绍我市2025医保积极生育支持政策措施。

    问:医保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新政策与以往政策相比, 变化比较大,这个“变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给参保人带来哪些好处?

    小编:就“产前检查”来说吧,过去参加职工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和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在门诊做产前检查是没有医保待遇的,相关费用支出除了按规定可由公共卫生经费承担的之外,其余的都要自费;职工参加生育险的虽然可享受门诊产前检查待遇,但待遇标准实行限额管理,保障待遇水平也较低。现在按照新的政策规定,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包括参加职工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符合规定的产前检查费用都可以纳入基本医保门诊保障范围,并且按规定设置独立的产前检查类别,不设起付标准;职工医保统筹支付比例为70%, 孕期内最高支付限额2000元,超出部分按规定纳入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保障范围;居民医保统筹支付比例为60%,孕期内最高支付限额1500元,超出部分按规定纳入居民医保普通门诊统筹保障范围。这一新的待遇标准政策,较之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一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我市职工医保(生育)门诊产前检查共报销10890人次;居民医保门诊产前检查共报销13524人次。新政策刚刚开始落地实施仅仅不过3个月的时间里,全市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就已经有约2.5万人次享受到了门诊产前检查的医保统筹支付待遇总计约235万元。

    这组数据还只是门诊产前检查发生的医保待遇支付情况,大家更为关注的住院分娩医保待遇政策也有了新的变化---“全面取消住院分娩起付标准”,这同样是此次新政策的一大亮点。就是说,自今年的1月1日起,我市参保人(含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无论是在本市还是在异地,住院分娩医保结算都不用再掏“门槛费”了。据统计,截至3月底,全市已有职工医保800人次、居民医保1306人次,通过取消住院分娩起付标准减少医疗费用支出147万元,切切实实地减轻了参保人的生育医疗负担

    问:据了解,“取卵术”等8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这也是今年新政策的一大突破,能不能介绍一下这项新政策在我市的落地实施情况?
    小编: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这对于医保政策来说的确是一个新的突破,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据有关医学专家介绍,不孕不育是一种低生育力状态,严重影响了我们国家生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影响家庭乃至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不孕不育发病率约为18.2%,其中,20%左右需要使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现实生活中,许多不孕不育夫妻把辅助生殖技术当做“最后的希望”,但也有不少家庭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对此不得不望而却步。此次,医保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统筹支付范围,可以说燃起了这些不孕不育家庭的新希望,这的确是一件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和要求,自今年的1月1日起,我市将8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这8个项目分别是:“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用于辅助生殖的组织、细胞活检”“人工授精”“精子优选处理”、“取精术”和“单精子注射”。上述项目按照乙类管理,参保人个人先行支付比例为10%;同时,设定了“限门诊、限价、限支付次数(2次/人)的管理方式;单独设置辅助生殖结算类别,不设起付标准,实行按项目单独支付,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统筹支付比例分别为60%和50%。我市参保人员在经省卫生健康部门批准的省内具备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可持卡就医并按上述医保管理和待遇政策标准进行直接结算。

    注意!按照省统一规定,参保人员只有在经省卫生健康部门批准的省内具备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才可以享受相应的生育医疗保障待遇。目前,鞍山市妇儿医院是我市唯一一家经省卫健委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定点医院。参保人在市妇儿医院就可以按照上述政策享受辅助生殖相关的医保待遇了。未完,待续······